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600万辆。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然形成了全球共识,我国制定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全面拥抱电气化,无疑是实现汽车新四化、突破行业原有桎梏、重塑未来出行产业格局的最佳方式,目前已经成为了行业内大多数人的共识,也成为了消费市场的选择。近日,随着比亚迪汽车宣布停止燃油汽车的生产,这标志着比亚迪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汽车的车企。未来,更多的汽车品牌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在近两年疫情影响下,汽车整体销售市场受到影响,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和市场占有率仍在快速提升,同时新能源汽车补能问题仍然严峻,配套设施建设远滞后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加油站”,补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影响着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目前的现状是,车桩比不断上升,但是公共充电桩使用率却不容乐观,燃油车占位、充电桩分布不均、充电等时过长、直流电快充桩占比过小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普遍呈现潮汐规律,即充电负荷集中在一天中的几个时段,瞬时负荷变化将造成局部电力设备过载而引发风险。因此,平峰填谷成为了一个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储能系统对于城市快速充电基础设施的作用
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换电站存储电池,在指定时段集中充电的方式,可以理解成是一个利用锂电池作为能量储存载体,在一定时间内存储电能和一定时间内供应电能的装置,具有高能量密度、高转换效率和快速反应等特点,可以理解为一个大型“充电宝”。
新能源汽车换电站的建设,可以起到平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快速补能、助力节能减排等作用。
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可选择指定时间对站内储存的电池进行充电,并在峰时将电池发放给换电版新能源汽车使用,实现了平峰填谷,减轻电网负担,优化电网使用效率。
通过在谷时用电、峰时使用的方式,降低用电成本。
通过换电站为对应车型换电补能,减少新能源汽车充电补能时间,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体验,极大地改善了新能源营运汽车的充电等时困扰。
助力节能减排
储能系统将非峰值时段的低碳排放电能转移到峰值时段使用,从而减少对高排放能源的消耗,有利于节能减排。
微风光伏储能充换电一体化解决方案
将风力、光伏、储能、充电、换电整合为一体,同时建设相应的商业配套设施,可以在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充换电体验的同时,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新能源汽车后服务市场的形成。
两部门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将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技术结合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发展的重要途径。